Site icon 1978追劇生活筆記

韓國電影《殺人回憶》介紹(宋康昊、金相慶)…2003年韓國票房第一的電影

韓國電影《殺人回憶》介紹(宋康昊、金相慶)...2003年韓國票房第一的電影 1

韓國電影《殺人回憶》介紹(宋康昊、金相慶)
韓文名:살인의 추억
中文名:殺人回憶
外文名:Memories of Murder
其它譯名:殺手回憶錄 / 謀殺回憶
出品公司:韓國希傑娛樂株式會社
製片地區:韓國
導演:奉俊昊
類型:驚悚,劇情,懸疑,犯罪,喜劇
主演:宋康昊,金相慶,劉勝穆
片長:130 min
上映時間: 2003年5月2日

劇情介紹
電影《殺人回憶》取材20世紀於80年代中後期令韓國社會陷入一片恐慌的韓國華城連環殺人案。通過1996年首次經金光林導演拍攝成舞台劇『Come and See Me』並根據實際調查資料與採訪記錄等,2003年被正式搬上銀幕。但由於案發不過才過了短短十年案發地區華城及當時相關者、受害者家屬依然很敏感,加上還未結案,尤其源自真人真事,這無疑表明這是一個敏感指數頗高的素材。因此,負責拍攝的導演亦深感為難。而電影《殺人回憶》主要是通過描寫追查殺人犯的警察們的偵破過程及其辦案態度,側面反映出周邊人對大事件的態度及所受到的影響。
根據韓國的四大未破解的奇案改編而成的,該案至今未破,15年的刑事訴訟期已經過掉,就算逮到兇手也沒有用了,這部電影是為了紀念那些被殺害的死者,不是講述一個案子,所以那個兇手不是最後出現的人。1986年,韓國京畿道華城郡,熱得發昏的夏天,在田野邊發現一具女屍,早已發臭。小鎮警察樸探員(宋康昊飾)和漢城來的蘇探員(金相慶飾)接手案件,唯一可證實的是這具女屍生前被強姦過。線索的嚴重缺乏讓
毫無經驗的樸探員和搭檔曹探員(金羅河飾)只憑粗暴逼供和第六感推斷,幾次將犯罪嫌疑人屈打成招。而蘇探員客觀冷靜,據理分析,幾次排除嫌疑,警察內部為了證明與推翻矛盾不斷,然而無辜女子還是接二連三被殘忍殺害,他們只好達成共識一起合作。此時,一個極其符合作案特徵的小青年(樸海日飾)成為最大嫌疑人,警方神經繃緊地鎖定住他,同時DNA檢測報告也被送往美國,然而案件並不在此處停止。








關於電影
2003年韓國票房第一的電影,並獲評為年度最佳影片首位,狂掃韓國國內各大電影獎項。有人說,影片是韓國的《七宗罪》,但其實除了影片中總是下雨相同外,本片其實更像是”惡魔傑克」的韓國版,而且同樣都是真實事件。
與普通韓國電影相同,影片前半小時節奏緩慢,但接下來馬上讓你欲罷不能,而看完後,更是會反覆回味。罪犯近在咫尺,卻又無法觸摸,甚至已經能準確預測案發的時間,卻無法阻止,恐懼、緊張、鬱悶的感覺時刻伴隨觀眾,讓你著急,讓你煩躁,體驗趙警官由理性到瘋狂的轉變,最後他拿槍指向疑犯,雖然痕跡鑒定對方不是真兇,但相信觀眾也和趙警官一樣,寧願相信對方就是兇手,因為那種緊張,那種沮喪太需要一次宣洩了。
影片拍得劇力萬分,已是一流商業大作,更難得的是,因為拍攝的是1980年代中期的真實事件,影片中大量溶入當年韓國軍政權統制下的情景,帶領觀眾一起反思韓國民主化進程中曾有過的黑暗時期。圍捕罪犯,卻不夠人力,因為軍人被派出鎮壓遊行、樸警官先是對犯人嚴刑拷打,後又引導犯人作”殺人回憶」進行誘供、還有那無休止的空襲演習,無一不讓觀眾想起那個時代所帶來的創傷。在一流的商業技法中又能加載沉痛的集體反思,僅這點就比《七宗罪》高明得多,這也是韓國電影崛起並在亞洲稱雄的重要原因之一。


關於劇情
宋康昊飾演的警探,一抓到疑犯,便循循善誘地誘導人家回憶殺人經過,而不管這人是不是真兇,跟他搭檔的警察,一見疑犯拒不服從,便馬上上去給他一腳,甚至把人倒吊起來——影片一演到這裡,電影院裡哄堂大笑,大約因為這種事情在80年代的韓國司空見慣,大家都心照不宣。更讓人哭笑不得的是無辜疑犯,在這種”殺人回憶」的儀式中,大多數吃打不住或者受到誘導,不但自認有罪而且頭頭是道地交待”殺人」經過。金琮飾演的從漢城來的警官開始時懷疑、抵制這種審訊方式,但當連環案件一再發生,偵破過程毫無頭緒時,他竟也陷入了這種心理,甚至比鄉下警察有過之而無不及。如果要瞭解80年代的韓國社會,《殺人回憶》可以提供一個窗口:破案的緊要關頭,急需調集警力而不得,原來警察都被調到鄰近城市鎮壓民眾示威去了;被關押拷打的一個無辜的疑犯是基督徒,他所在的教會的教友集合在警局門口齊唱讚美詩示威;因為警民關係緊張,掌握關鍵性破案線索的證人竟在警民衝突中因事故喪生,醫療機構不人性化的粗暴截肢治療方法……等等,都顯示出韓國民主化現代化過程中的關鍵性矛盾。
影片一開始不乏喜劇色彩,譬如宋康昊在偵破毫無頭緒時去向”仙姑」求神問卦,半夜三更跑到案發現場去”圓光」,譬如宋康昊酒後和金琮大打出手時說,美國太大所以他們的偵探要用頭腦破案,韓國很小,所以只需要用腳破案,都讓人忍俊不禁,但當金琮也陷入有罪推定的心理中甚至趨於瘋狂時,就不能不讓人感到沉重。《殺人回憶》揭示了韓國軍政時代由專制而導致的有罪推定的心態,而且,這種心態竟隱隱然瀰漫社會,進入到日常生活之中,影片結尾宋康昊飾演的警察辭職後,在飯桌上對待兒子也無意中流露出類似心理,讓人不禁對內在於東方社會中的某種缺陷悚然深省…其實這種心理某種程度上已經形成一種本能上的習慣,而在民主時代大背景下與兒子表面的日常對話中,這種心理反應的其實更多的是一種關愛和東方式的矜持的溫馨。實際上從最後那個麥田的橋段,我們就可以看出,男主角的認識層次在晚年已經昇華了不少,也許是年齡的緣故,也許是歲月的洗禮,反正他的心態已經不再像當初那樣了。其實最後這位警官是在代表一個時代在懺悔。不僅僅是殺人犯需要懺悔————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反思。


關於演員
本片主演宋康浩,再次展現了他寬廣的戲路,難得的是,他不僅可以入戲極深,而且可以每個角色給出不同的演法,《生死諜變》、《共同警備區》、《茅躉王》、《我要復仇》加上本片,每個角色都截然不同,他卻都可以勝任,此等演技,放眼世界影壇,也沒有幾個演員可以做到,韓國電影的崛起,與這些超一流演員的出現也不無關係 。


觀後感
1、一部充滿內涵以及現實意味的真人真事改編電影,對於結局 一樣耐人尋味,個人並不是很喜歡此類太過深邃,但是外表卻通俗 內在卻深刻的電影。故事表達方式和題材本身的劇情都不能讓我很好的感受到內在的深刻。所以 並不算很喜歡……但一定要承認此片的價值。
2、國際級的攝影師:難以想像這是這個導演的第二部電影。 《殺人回憶》,韓國2003年最賣座電影,根據1986-1991年韓國數宗至今仍未破獲的殺人案件為藍本,講述小鎮警察和漢城來的探員一同偵察連環殺人案,結果卻因自身的原因和大局勢的關係而讓兇手逍遙法外的故事。影片上映之後好評如潮,連續四周雄霸票房排行榜冠軍。
改編一個沒有被破獲的案件,這本身就是創作者智慧的體現,影片那欲語還休的開放式結局,更是讓許多人對導演沒有揭示兇手是誰而忿忿不平。這其實是導演力圖擺脫類型片束縛的一個手段,也彰顯了影片更重要的並非闡述「誰是兇手」,而是向觀眾逐步揭示:一件本來完全可以被偵破的案件是如何被探員自身給毀了的。這個毀滅的過程是導演最希望呈現給觀眾的,也由此帶出了韓國民眾對那個特殊時代背景的集體回憶,既有商業片的構架,又有深刻反思的野心,是影片最大的特色。作為對韓國歷史不熟悉的我們來說,也能從導演的幾處精心安排下,感受到一些氣氛。(轉百度)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