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劇《是,首相 Yes, Prime Minister》介紹
中文:是,首相
類型:喜劇/幽默/諷刺
地區:英國
製作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首播日期:2013-01-16
編劇:安東尼·傑伊 / 喬納森·林恩
導演:喬納森·林恩 / 蓋瑞斯·格溫蘭
主演:大衛·海格 / 亨利·古德曼 / 克裏斯·拉金 / 佐伊·特爾福德
官網:http://uktv.co.uk/gold/homepage/sid/9432
劇情簡介
政治諷刺喜劇經典《是,首相》歸來。老版兩位元編劇重新操刀,根據當下的時事打造出辛辣機智的劇本。故事的主角仍然是首相吉姆·哈克、內閣秘書韓弗理·阿普比爵士和首相的私人秘書長伯納德·伍利,只不過三位主演換成了曾經出演過《是,首相》舞臺劇的三位老戲骨。歐債危機、經濟低迷、蘇格蘭獨立,讓我們同首相一行三人一起見證這紛繁時事背後的酸甜苦辣吧。
相關報導
他們是托尼•布雷爾(Tony Blair)眼中的“保守力量”,是瑪格麗特•柴契爾(Margaret Thatcher)眼中效率低下、必須裁減的官僚階層。英國文官(civil servant,指中央政府系統非選舉產生及非政治任命的事務官——譯者注)據說是全世界羡慕的對象,但在很多英國大臣眼中,他們只不過是妨礙自己實現重大政策抱負的絆腳石。情景喜劇《是,首相》(Yes, Prime Minister)時隔十五年後於新年後的第二周重返英國螢幕。該劇通過韓弗理•阿普爾比爵士(Sir Humphrey Appleby)這一角色,刻畫了一個狡猾、礙事的官僚形象。對於很多大臣而言,劇中描述的情景——公務員阻礙大臣兌現自己以宣言形式做出的承諾,不惜一切代價維持現狀——不僅真實反映了上世紀80年代該劇熱播時的情形,也是當今英國政治的真實體現。大臣們的不滿集中體現在劇中那位總是氣急敗壞的首相吉姆•哈克(Jim Hacker)身上。這位虛構的首相得翻遍一摞一英尺高的行政文書,才能在最底下找到一份重要而富有爭議的政策提案。前警務大臣尼克•赫伯特(Nick Herbert)幾周前對英國廣播公司(BBC)表示:“《是,首相》本應是一部喜劇,但我很快意識到,它其實是一份重要的培訓材料。”赫伯特的批評與曾在大衛•卡梅倫(David Cameron)政府中主管政策的史蒂夫•希爾頓(Steve Hilton)的說法不謀而合。據報導,希爾頓在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上課時告訴學生:“官僚階層(這裏指文官——譯者注)控制著政客(這裏指經選舉或者政治任命產生的任期不確定的政務官——譯者注)。我這麼說並無惡意,只是陳述一項事實。”在英國政府的某些部門,文官與大臣們的衝突非常激烈。教育大臣邁克爾•戈夫(Michael Gove)認為,文官在他上任之初對他的工作造成了妨礙。內部人士稱,之後戈夫在教育部中另組了一套決策班子,由他本人和幾名政治顧問組成。在試圖改革國際發展部(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對外援助方式的過程中,戈夫之前在內閣的同事安德魯•米切爾(Andrew Mitchell)也曾遭遇阻力。該部門的文官們驚訝地發現,戈夫在自己認為不合要求的政策簡報封面上印上“胡扯”字樣後將簡報退回他們手中。不過,即便大臣們仍然覺得一大群“韓弗理爵士”在阻擾自己順利開展工作,但事實上,英國政府的工作方式已經改變。如今看來,《是,首相》這部劇集已經過時了。現在的大臣們往往還是部門事務纏身,無暇進行政治和戰略思考。過去,這可能會導致文官的力量蓋過政客,但如今,政客擁有由政黨任命、影響力強的特別顧問。這就是萊韋森(Leveson)媒體道德調查所觀察到的情況。調查披露了一些事實,例如,就在英國前文化大臣傑瑞米•亨特(Jeremy Hunt)處理新聞集團(News Corp)收購英國天空廣播公司(BSkyB)一事期間,他的顧問依然與新聞集團的說客保持定期接觸。現代政府的工作節奏要快於新版《是,首相》中的情形。這是一個24小時滾動新聞、即時反駁和媒體閃電戰的時代,正如《幕後危機》(The Thick of It)中所展現的那樣。跟那位彬彬有禮但詭計多端的韓弗理爵士不同,《幕後危機》中的反英雄(anti-hero,指缺乏英雄品格的另類主人公——譯者注)馬爾科姆•塔克(Malcolm Tucker)怪招頻出、恃強淩弱。大臣們會一直抱怨文官試圖妨礙自己履行對選民的義務。但隨著英國國民醫療服務體系(NHS)又一次經歷巨變、教育體系大幅改革、福利體系即將徹底改革,真正的勝利者似乎是那些大臣,而非韓弗理爵士等文官。
本文作者為英國《金融時報》政治記者
譯者/徐天辰